创 意 创 新 ,融 智 融 心

“百人烟台籍艺术家系列”——李长风

发表时间:2020-12-30 16:58

关于作者


李长风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607.jpg


李长风,名慧,别署酣高楼主人。1972年生,山东栖霞人。曾任《艺苑弥珍》主编。现为北京现代中国书画研究会山水画院院长,元社社员,《中国美术全集》编委会副主任,董氏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。出版有《李长风画集》《万壑松风——李长风山水画小品集》。现居北京。


以古为徒 与古为新


——李长风山水画品鉴

朱中原/文


现在看当代人的画常常容易出现审美疲劳,过去老长一段时间,喜欢看古意山水,但看多了当代人的山水,就发现不少画家虽然画幅越画越大,笔墨越画越多,但却格调越来越低俗,线条越来越粗糙,于是后来,我就很少看当代人的山水了,转而喜欢上了具有大写意风格的花鸟。但说实话,花鸟画不好画,都是一些日常事物,而且太多花鸟画家都喜欢画牡丹、梅花、荷花等等代表富贵的东西,花鸟一富贵,就世俗了,不但没有了古人的大写意精神,反而越画越粗俗,甚至完全成了民间行画,只有少数花鸟画能打动人。再后来,我又开始寻找当代比较打眼的山水画。当然,打动人的的确不多,但却还是有。

        山东的李长风就是一位。

       看到李长风的画很偶然。杨中良给我电话推荐时,我当时并未太在意,因为当今中国画山水的,成名不成名倒在其次,“得道”的高手的确不多。后来看到李长风的山水之后,我再一次相信了中良兄的眼力,作收藏这行的,就是不俗。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611.jpg


老实说,李长风的画风并不稀奇,属于很常见的那种,走的是宋元人的路子,南北宗的审美元素都有,但唯独不同的就是,他的画高古、淳厚,线条沉厚、结实、凝练,铿锵有力,笔墨氤氲,既入古,也出古,味高旨远,浑然天成,既有淳厚、精妙之笔墨,也有宏阔之格局、气象和境界,不是走小感觉一路。如果将一幅古人山水与李长风的山水作放在一起,似乎很难判断出李长风的画是出自于当代人之手笔。这说明,李长风的东西是入古的、高古的。画不入古,则难成其格。只有入古,才能深入到中国原典文化的深层,探究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核。

       看画首先看格调。格调和胸次密不可分。格调为画的格调,胸次为画家的胸次。只有胸次高才能格调高,而只有格高才能旨远。旨即旨趣、境界。格调高境界即高,格调低则境界俗。一幅山水,如果气格不高,技巧再精熟,那也等而下之,只能成匠人之作。

       格调的高低决定画品的高低,画品的高低当然也间接反映了人品和人格境界的高低。现在的很多画家,能将古人笔墨学得像的很多,技巧娴熟的很多,画得真、画得像的更多,但格调高的却少之又少。究其原因,就是其文化内涵太低,修养和识见太浅,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理解得太浅。成了画匠和画工,而非艺术家。画匠和画工与艺术家的根本区别就是,是否具有文化情结和艺术创造力。一个没有艺术创作力、没有艺术精神的画家,绝对不是真正的艺术家。而艺术创造是一个神圣的工程,没有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之心,没有那种宗教般的艺术情怀,很难做到有艺术创造性。就此而言,我倒觉得,李长风是虔诚的,从他的画作中即能看出,其对于中国的山水精神、中国的古典美学和哲学精神都是有着深刻领悟力的,他在学习古人上既做到了笔墨的会通,也做到了精神的会通。笔墨是表达载体,精神是艺术指向。当然,笔墨会通是精神会通的基础。甚至,笔墨本身也是一种精神。中国画离开了笔墨,就如同庄稼离开了土地,绝难孕育和生长。笔墨是中国画的精神载体和文化母体,它凝聚了中国人的世界观、宇宙观、生命观和价值观,而这些都是构成中国人艺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部中国山水画演进史,就是一部中国笔墨精神和笔墨体系的演进史,研习中国山水画,如果不探究中国笔墨精神和笔墨体系之源流与演进,则无异于胸中无笔墨也;而胸中无笔墨,则无异于胸中无山水也;胸中无山水,又焉能有笔下之山水?因之,谈论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,核心就在于谈论中国笔墨之精髓。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01.jpg


       作为一名传统中国画家,李长风显然是精于笔墨之道的。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,即李长风作品中笔墨线条之精妙。读李长风的画,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感觉,就是他的作品很“工稳”。“工稳”一路的山水,不以构图胜,不搞形式上的新奇,而以扎实的笔墨取胜。李长风山水画中的每一根线条,都很细腻,每一个皴法,都十分讲究,他画画讲究笔笔不苟,这和那些大写意花鸟画家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当然,这是两个平行的路子,没有谁对谁错、谁高谁低之分,相反,像李长风这样走“工稳”一路的画,更能见其扎实的笔墨功夫。如若没有长期的审美积淀与修养,没有对古典笔墨精神的长期浸润,是难有如此气象的。也难怪,李长风自己也说过,他以前也曾走过弯路,喜欢搞一些新奇古怪的东西,但后来才意识到,还是要一步一步,回归传统,扎实笔墨。当然这需要顿悟。后来,他确实是顿悟了,数十年如一日,扎根于笔墨传统。

       整体而言,传统中国文人画,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,就笔墨与图式风格而言,大致有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子:一条是走工稳、繁复和雄肆一路,一条是走简淡、奇崛、野逸一路。工稳一路的画,在笔墨、章法和构图上都追求细腻、雄健和完满,追求笔笔不苟的笔墨效果和大格局、大境界,奇崛和野逸一路则不追求笔墨的细腻和线条的精巧,但追求构图、章法和造境上的奇崛。工稳一路的以势胜,奇崛一路的以韵胜。无论是以势胜还是以韵胜,都是对中国绘画美学和绘画精神的追摹。这两条路,以前有很多人选择第一条路,但大多都失败了,于是便有很多人走后面一条,尤其以画大写意的花鸟画家为主。尽管后面一条路更能出成绩,而且很多人只需草草几笔,就可成一幅作品了,但是,本身是追求简淡、野逸一路,到最后却容易成简单、粗野之作。从简淡、野逸到简单、粗野,那可是天上地下之别。因为对于当代画家来说,画花鸟,很容易忽视笔墨技法的锤炼,草草而成的作品往往容易流于简单和粗俗。简单当然不是简淡和雅逸,而是丧失艺术内涵。从根本上说,远离了艺术的真谛。

       所以,李长风恰恰不走这条路,他不“入时”,偏偏还是回过去选择了第一条,即走工稳一路,其实他是在冒险,因为走工稳一路,既需稳健扎实的笔墨功夫,又要出格局、出境界,最难出头,很难出奇,万难出彩,但是李长风恰恰就是出奇、出彩了,至于出没出头,那是社会的评价,这个不属于艺术审美评判的范畴,也不属于我关注的范畴,但我相信,只要他能够坚守住这条路子,他肯定是能出头的!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04.jpg


       当然,一个艺术家,走什么路并无绝对对错之分,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,但无论走什么路,都要有明确的文化皈依。

       一个没有文化皈依的艺术家,绝对算不上优秀的艺术家。李长风是一个带着一些古典主义精神情结的画家。对于当代画家而言,谈论古典主义精神,是一个十分奢侈的事情。因为,一是我们早已远离古典主义时代,今日中国之艺术语境,早已远离了昔日那种文人文化,传统的精英文人已经远去,蜕变为今日的职业画家和画匠,而昔日之精英文人精神也早已蜕变为今日之世俗精神。画家的古典主义诉求早已成为遥远的绝响。二是古典主义是和传统、保守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的,很容易被人理解为贬义词。以为一谈论古典主义,就是要复古。其实,聪明的人都知道,在当今这个时代,要走向复古是何等可笑之事,所以,古典主义精神的复苏,绝对不是复古,在今天这个时代,也不可能复古,我们所需要的,不过是一步一步把古人的笔墨菁华传承下来,把古典主义的精神传承下来,先做古人,再做今人,以古为徒,与古为新。

       令人欣慰的是,李长风已经在走这条路了,尽管他在个性化笔墨语言和时代风格的构建上还需继续努力,而且他的路还有很长很长,但在古典主义这条艺术大道上,他是一个虔诚追摹者,也是一个得道者。

        得道者多助。我们都应该祝福李长风!


作品欣赏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09.jpg

秋林策杖   68x68cm   2017年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09.jpg


夏塘帆影   68x68cm   2017年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15.jpg


深山幽居   138x69cm   2017年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1439.jpg


红叶高峰   138x69cm   2017年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25.jpg


山下听瀑声   138x69cm   2017年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28.jpg


松壑云起   97x47cm   2017年


微信图片_20201230170931.jpg


云山读书   97x47cm   2017年




分享到:
网站运营中心: 烟台八分文化
Copyright 2016-2022
园区地址:烟台市芝罘区通世南路7号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
园区入驻咨询电话:13395453125(马先生)  15953516873(邹女士)  
网站运营电话:0535-6731155     6735399